冬至一过 市民忙贴“三九贴” 哪些人适用?有啥误区?

冬至已过,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寒天”正式开启。不少市民在冬令进补的同时,开始寻求“冬病冬治”的方法,市区不少医院、药店相继推出三九贴敷(“三九贴”)。是不是人人都适合贴敷“三九贴”?什么样的疾病适合采用“三九贴”?贴敷“三九贴”有什么注意事项?昨天,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相关专家。

什么是“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


<

昨天上午,在市中医院名医馆,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咨询、等待贴敷“三九贴”,其中不少是老人和儿童。家住市区的王女士(化名)带着儿子来贴“三九贴”。她说,孩子有慢性支气管炎,吃了好多药却总是反复发作,想来试试“三九贴”。

天气一冷,不少市民身上的毛病就跟着发作了,听说有“三九贴”,就想试试。市中医院名医馆专家茆俊卿介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冬季自然界的阴寒之气旺盛,而人体的阳气闭藏,“三九”是“生机潜伏、阳气始发”的时节,是一年四季中阳气保养、积蓄的好时机。而“三九贴”是一种穴位贴药疗法,即在农历的一九、二九、三九中各选择一天,将配制好的中药碾成粉末、制成膏药,分别贴在不同穴位上,经几个小时后取下,通过药物作用刺激穴位,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机体抗病能力更加增强,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效果。

专家表示,“三九贴”是“三伏贴”的有效延续和重要补充,它们有直接的承接关系及互相巩固作用。“三伏贴”“三九贴”都尤为适用于虚寒性、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两者配合,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增强体质、祛病强身的功效。

什么人能敷“三九贴”?适用于体弱多病等人群

“三九贴”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敷。市中医院养生保健中心主任高慧表示,“三九贴”适用于阳虚体寒、体弱多病、疾病反复发作、慢性病久治不愈等人群。上至老人下至孩童,都可以通过“三九贴”来治疗和预防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儿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风湿骨病等,但是有些人群是肯定不能用的。

她提醒,患有严重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患者,对贴敷药物过敏者,肺炎急性期、咳喘伴有吐黄痰、咯血、发热患者,肺结核活动期患者,孕妇、心梗、心衰患者,糖尿病患者,有发热、流涕、咳嗽等症状的患者,都不能采用“三九贴”。

贴敷有什么注意事项?由医生辨证施治,最好到医院贴敷

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医院、药店,有些购物网站也适时推出“三九贴”促销。家住东区的钱女士因为母亲有老寒腿,特地网购了一些“三九贴”,母亲只用了一回,膝盖上就起了许多小疹子。

高慧表示,“三九贴”在应用中一定要辨证施治,不能千人一贴,其疗效因人而异。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切不可贪图便宜到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接受治疗,或者自行在网上购买“三九贴”。“患者自己在家贴,取穴位很难保证十分准确,最好到医院去,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贴。”

需要注意的是,“三九贴”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如贴敷时间小儿为2-3小时,成人为4-6小时,但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差异适当延长或缩短,如果感到敷药处有火辣辣的感觉或痒、疼,就得赶紧取下;如果体质很耐受,可适当延长时间。

高慧表示,从中药角度理解,起水泡是药物的拔毒在发生功效,是好现象,但在实际临床操作中,医生还是希望做到有效果但又不要起水泡,一是患者对起水泡有顾忌,也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二是起水泡有恢复期,影响第二次敷药。

除此,在敷“三伏贴”期间,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受寒会影响人们对药物的吸收。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吸干穴位上的水;睡眠要充足,贴后应尽量保持每晚7至8小时睡眠,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如果出现水泡,不要慌张,注意保护好创面,不能抓挠。水泡干瘪后也不揭皮、不包扎,同时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至5天就会痊愈;贴敷期间,忌吃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例如火锅、烧烤、牛羊肉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