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夏季,吹一晚上空调或风扇,第二天起床,发现眼睛一大一小,嘴也有点歪了,似乎是患上了传说中的面瘫。于是一些被面瘫吓着的人暗暗决定,夏天再热,也绝不开空调睡觉。面瘫真的与吹空调和电扇有关吗?面瘫到底是由哪些因素诱发?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什么?本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针灸科专家为大家一一揭秘。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俗称“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面瘫是我国的多发病、常见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300/10万~400/10万,年龄、性别无差异。该病于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该病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天左右达到高峰。目前文献报道,面瘫的自愈率在50%~80%,比较可信的数值应该是70%左右。
受风致面瘫 这个黑锅空调不背
很多人的面瘫来得很突然,往往是一觉醒来,发现露齿、微笑、闭眼、皱眉、鼓腮等原本再寻常不过的动作都成了高难度动作……上网一搜,大多数人都说面瘫是因为晚上空调吹着脸了,或是睡觉没关窗户受凉了。于是一些有“面瘫恐惧症的人暗暗决定,不论天气多热,也尽量不开空调睡觉。
其实,这个“锅”真没必要非要让空调背。吹空调和面瘫之间没必然关系。引起面瘫的病因很多,“受风”在现代病因学中并不存在。只要不是故意对着空调、风扇一直吹,就不会面瘫。
吹空调或电扇会引起面瘫往往是因为疲劳等引起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造成血管痉挛使神经缺血、水肿、受压、神经功能失用而致,风只是个诱因罢了。此外,面瘫病情轻重只与水肿的程度相关,并不是民间认为的,因为受风的面瘫症状轻,因为病毒感染的面瘫症状重。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美容手术也可损伤面神经分支导致面瘫。特别要强调的是,中耳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病因,因其感染控制不好,炎症反应侵噬面神经,迁延时间长,导致神经不可复的损伤,因此认真治疗中耳炎十分重要。
面瘫 不治疗能自己好吗
临床中经常有患者会问:“我的面瘫会不会好?多长时间能好?”从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看,对于前者,只要电反应好,没有接受过创伤大的治疗,绝大部分的面瘫都会达到几乎痊愈。在发病两周之内,电反应良好的病例,通过14次~17次有效的治疗,可达到痊愈。超过1个月的病程,因为发病时的病情及治疗情况不明,没有办法准确估计疗程。
部分患者因为感染较重,神经损害明显,恢复时间较长,个别会演变成面肌痉挛。(当然现在可以针对面肌痉挛做肉毒素注射,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所以说面瘫是需要治疗的。治疗面瘫尽量不要选择创伤性方法。
一直以来,神经科医生认为,面神经炎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外围神经的感染性疾病,其在急性期经过激素、抗病毒、扩血管、维生素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度过急性期(一般认为是1周时间),留下周围性面瘫症状,不需治疗,三周到二个月可以自行康复。
自愈不等于痊愈,我们临床观察。相当数量后期没有治疗的患者留下面肌功能不足,尤以口轮匝肌功能缺陷为多。
治疗不正确会有后遗症
面瘫的后遗症包括面肌萎缩、面肌联动、面肌痉挛。只有重症面瘫及部分经过不正确治疗的面瘫才会有后遗症,接近痊愈的面瘫患者是不会有后遗症的。超过3个月,面瘫症状没有康复,就会留下不可治愈的后遗症。不知何时,这样的结论成为临床医生的普遍认识,更有很多的外科医生以此为理由警告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会留下终身遗憾。从国家指南中不难发现,在发病6个月也可以完全康复的论断。我们多达四五千例的临床病例的实践中,很多患者病程均超过3个月,最长的病例长达41年之久,治疗效果均十分满意。因此只要没有接受过过度治疗,我们认为九成患者均有恢复可能。
治疗面瘫怎么用药
治疗面瘫要不要用激素?很多研究认为,糖皮质激素对面瘫的治疗是有效的。皮质醇激素能够促进面神经麻痹恢复,预防神经变性,减轻水肿,减少联带动作发生。2016年,我国发布的面神经麻痹治疗指南,推荐针对面瘫急性期使用皮质醇激素。虽然国外也有学者通过临床研究得出结论,皮质醇激素治疗组与对照安慰剂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我们结合神经病学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经验建议,面瘫在发病急性期常规使用皮质醇激素治疗,推荐药物为醋酸泼尼松。剂量选择:对于轻症,使用醋酸泼尼松30毫克,每日1次。连用5天~7天,停药。重症患者使用剂量是1毫克/公斤(最大量不超过80毫克/公斤),如总量60毫克酸醋泼尼松,可每次20毫克,每日3次。每3天减量5毫克,至完全减完。部分重症亨特综合征及出现颅内感染症状,也可考虑地塞米松和甲基强地松龙静脉输入。注意把握激素的禁忌证。
按照面瘫国际治疗指南,面瘫的药物治疗除皮质醇激素外,还包括以下两种。
1.抗病毒治疗 国内抗病毒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可以选择阿昔洛韦或伐西洛韦,如阿昔洛韦口服,每次0.2克~0.4克,每日3次~5次,或伐昔洛韦口服每次0.5克~1.0克,每日2次~3次,疗程7天~10天。
2.神经营养剂 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由此可见,其他药物对于面瘫来说都是没有必要的。目前针对面神经炎,很多医生还使用了神经节苷酯和鼠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酯主要针对中枢神经损伤,并不适合外周神经损伤。鼠神经因子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什么疗效,且价格昂贵,不推荐使用。
孕妇只推荐维生素类药物治疗。儿童依据体重,建议急性期给予激素治疗,如醋酸泼尼松。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如甲钴胺。
面瘫 看西医还是中医
这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问题。在国外,因为没有中医的存在,面瘫的治疗基本是神经科药物治疗后,康复科给予康复治疗。
在我国,因为中医的存在,并且因面瘫相对较高的自愈性,使面瘫的治疗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受狭隘的民族特色意识、传统医学的非科学性、经济利益的驱使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接受了非正确的治疗,产生了不良的效果。本着循证医学的宗旨,尊重事物的本来属性,科学的研究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形成面瘫的规范化治疗。
传统中医治疗如中药、膏药、鱼血、透针、针灸(穴位、平衡针),割治、埋线、小针刀等民间疗法到底有没有效?
偏方不靠谱 很多老百姓都知道,嘴歪眼斜,用鳝鱼外抹。也就是民间流传很广的“掉线风”,用鳝鱼血治疗。还有用马钱子、巴豆(均是刺激性很大的中药)面部外敷。这种疗法是否科学、有效?应该说,用鱼血治疗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从中医理论上来说,也是行不通的。之所以流传这么久,是因为它碰上部分可以自愈的病人,用了鱼血好像很有效,其实不然。鱼血对治疗面瘫根本没有任何功效。牵强地说,因为鱼血中的蛋白质收缩,纠正了部分神经损伤瘫痪的表情肌,使其看起来,口角偏斜没那么明显,表面看起来有效,其实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中药外敷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马钱子和巴豆有很强的腐蚀性,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伤害。现在医疗发达的地方已经很少使用上述方法。
中药没优势 很多面神经炎患者认为,传统医学治疗面瘫就是吃中药,也有部分患者因为惧怕针灸治疗,选择了吃中药。按照传统医学理论,面瘫应该归到风证里面。大体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肝风内动等几类。依照这些分类,会开列出一些药方,其中更不乏牵正散(一个针对口角歪斜的专用方)之类的特效方。但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在面神经炎的治疗中没有任何优势。
针灸治疗 面神经炎治疗,归属于针灸范畴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各地使用较广的包括:单纯针刺(不用任何措施,只采用针灸针,依照传统中医思想,组穴配方针刺治疗)。电针治疗(在针刺穴位后,在针上加用直流电刺激,我科所使用的方法应归属这类)。长针透刺疗法(采用较长的针灸针,针刺进表皮后,沿皮下用一只针刺激两个穴位,是很多老中医喜爱用的方法)。局部割治、埋线、放血 (在病变的局部,用刀片进行切割,埋线是选取病变部位的穴位皮下埋入羊肠线的疗法,放血是在病变部位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传统针灸中的许多治法严重缺乏科学性,有些疗法近似野蛮,给面神经炎患者造成极大伤害。针对所谓的面瘫后遗症开展的透刺疗法、埋线疗法,其治法本身就对面神经造成伤害。采用粗针在皮内进行长距离的针刺,并做重刺激手法,对在皮内的神经末梢形成创伤,导致肌肉和神经末梢粘连,产生面肌痉挛。埋线疗法对面神经的损伤更大,植入的手术线吸收过程中形成瘢痕,对面神经末梢形成机械压迫,挛缩刺激,造成难治的面肌痉挛。当现代医学看到这样的病例,当然会断然拒绝。穴位注射是另一种对面瘫治疗带来影响的治疗。穴位注射本意是将药物作用和穴位的刺激作用结合起来,更大发挥二者的临床效果。但因为面肌表情肌薄,功能复杂,神经末梢密集,局部注射因液体的机械冲压作用,会对神经末梢造成撕裂性损伤,严重阻碍了神经传导功能。我们在临床发现,接受过药物面部局部注射的患者,普遍电针刺激作用下降,神经肌肉电反应不良,治疗效果不佳,治疗周期延长。
传统针灸的很多穴位其实与面神经没有关系,如针灸下关穴、颊车穴等。传统针灸的一些穴位忽视了面肌在解剖上的特点,盲目刺激,造成面肌联动,也给面神经炎患者造成不可治愈的伤害。如针灸常用的迎香穴,其面肌解剖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是提上唇肌,提口角肌、颊肌,一味刺激,造成颊肌过度兴奋,而上唇方肌功能没有恢复,使上唇功能永远无法恢复。
面神经炎的病变位置多发生在面神经走行于颅骨骨性通道内,而针灸的穴位均在面部。按照中医理论,病因是面部局部的经络阻滞,气血运行障碍。与现代医学的病因、病理,特别是病变位置完全不符,其科学性存疑。现代医学认为,中医对面神经炎的发病认识不足,在急性水肿期给予强刺激加重了神经水肿。
专家提示
自我护理有讲究
面瘫发病的早期,特别是急性期,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减少用眼。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宜摄入高蛋白食物,尤其不要饮酒。咀嚼可以双侧均匀使用,不必只使用单侧。
病程超过一个月的面瘫患者可以恢复正常饮食,但不要进食坚硬食物,包括动物骨骼类食品。
注意保暖。特别避免患侧面部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患者在面瘫恢复过程中要少做表情,少说话,不要情绪激动,保证充足良好睡眠。
特别强调,一定不要针对患侧脸进行各种形式的锻炼,如用力吹气球等动作。
肌肉功能恢复过程中,因为力量的不均衡,会在勉强完成面部表情肌动作过程中形成难以治疗的面肌联带动作。对患侧肌肉进行热敷是必需的,只要加热即可达到肌肉放松的目的,推荐用热毛巾,温度在40℃~50℃即可。可对患侧肌肉进行按摩,不要力量过大。
神经肌肉康复仪不推荐,因为只对肌肉进行拉拽,忽略肌肉解剖功能,会导致联动。
患上面瘫后不要紧张,面瘫属于自限性疾病,在起病加重期过后(一般在面部有异常感觉后一周内,特别是发病72个小时内),患者开始进入恢复期。神经炎性反应后20天后,神经传导功能出现部分恢复,肌肉运动见细微运动。
因此,在这个阶段,患者应保持放松心态,保证睡眠,对患侧面肌热敷,轻柔按摩,使肌肉保持完好状态,一旦神经功能恢复就转变成肌肉运动。
大家都爱问
面瘫后为何易患结膜炎
面神经损伤引起支配泪腺的岩浅大神经功能障碍。有很多患者表现为无泪,同时又因为眼轮匝肌功能不足,眼睑闭合不全,部分眼裂可达7毫米。故面瘫患者结膜、角膜非常容易继发感染,形成暴露性结膜炎、角膜炎。严重病例可出现角膜溃疡,如果处理不及时,甚至会导致失明。当面瘫病人出现看强光眼痛时,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伤。医生治疗面瘫时也要给予患者正确指导,帮助病人减少并发症。
面瘫患者为何多有耳鸣
面瘫患者合并耳鸣的情况非常常见。耳鸣的发生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发生面瘫时就合并耳鸣。这是因为内耳炎症造成,随着面瘫的好转会慢慢消失。第二类是面瘫开始时没有,随着面肌功能恢复逐渐出现耳鸣。伴随面肌运动,出现耳鸣、面肌不动、耳鸣消失的特点。这是因为耳膜内外的压力所致。耳膜内侧的面神经支配的镫骨肌瘫痪而致不均衡,当用力做表情时出现耳膜震动造成耳鸣。还有一种可能是,面肌因运动不足水肿,密度增大,当肌肉运动遭受挤压,肌肉传音增强所致。这些都会随着面瘫恢复而消失,不必紧张。
耳后痛是面瘫复发吗
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耳后痛,担心面瘫复发。临床上造成耳后痛的原因很多,乳突炎、枕小神经痛、耳大神经痛,甚至面瘫本身因为面神经与三叉神经存在中间神经,也会伴发耳周痛,所以耳后痛并不代表面瘫复发或加重。还有部分面瘫患者是因内耳感染引起耳后痛。在治疗期间由于失眠、疲劳、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水肿加重,出现耳痛,可以通过临时口服小量强的松,得到缓解。
会出现面肌萎缩吗
部分患者因为面部两侧不对称,以及病程长,担心会出现肌肉萎缩。非外伤性面瘫,因为面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一般都存在,面神经的轴浆运输正常,所以很难出现神经病学中的失神经性的肌萎缩。至少根据笔者20多年的临床经验,超过4000个病例表明,真正出现面肌萎缩的病例很少。一位有41年病史的患者,面肌状态仍良好。
要不要做核磁共振
我们临床常见的面瘫,如果病史明确,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面神经的单支病变,不合并其他神经定位体征,完全没有做核磁共振的必要。核磁共振成像对面瘫的预后没有指导意义,肌电图也同样如此。临床观察,肌电图的改变并不像神经病学所描述的,对病情轻重、预后转归有指导意义。至少我们的临床经验证明,电反应的好坏才是面瘫预后的有效指标。
面肌痉挛怎么办
很多面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局部小肌肉的不自主抽动或震颤,引起患者担忧,害怕出现面肌痉挛。部分没有经验的医生也定义为面肌痉挛或联动。临床观察,出现这种异常动作的原因除确实有因为错误刺激、过度刺激造成的肌肉异常兴奋外,更为常见的是肌肉失神经支配后恢复过程中,肌力不足,又因患者过度运动,如表情锻炼或睡眠不佳、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肌肉兴奋度增高。这种异常动作经过热敷、休息,两三天后可恢复。